七、预加载
在之前的旅途中,我们提到了很多关于资源加载的优化,包括怎么加快连接的建立、怎么减少包体大小、怎么减少请求数等。但还有一种变相加快加载速度的技术 —— 预加载。
预加载相当于是快用户一步,在空闲的时候就把用户即将用到的资源加载完,等用户实际需要使用时,资源已经存在在本地,自然就跳过了整个加载的等待时间。
在「性能优化之旅」的最后一站,我会给你介绍一些预加载技术,包括使用览器提供的能力,或者巧用 JavaScript 中的相关 API。此外,除了预加载技术,预加载的一大核心问题还在于预加载策略,即如何判断资源是否需要预加载以及合适加载,以保证最高的效率。
1. 预加载技术
1.1. Resource Hints
Resource Hints[1] 是一种预加载相关的标准,它告诉浏览器哪些源下的资源我们的 Web 应用需要获取,哪些资源在之后的操作或浏览时需要被使用,从而让浏览器能够进行一些预先连接或预先加载操作。Resource Hints 标准包括 DNS Prefetch、Preconnect、Prefetch 与 Prerender。此外,还有一个与 Resource Hints 类似的 Preload 我们也会在这里介绍一下。
在发起请求部分我们已经介绍了如何使用 DNS Prefetch 来预解析 DNS、如何使用 Preconnect 来预先建立连接。所以下面会其他三块:Prefetch、Prerender、Preload。
1.1.1. Prefetch
你可以把 Prefetch 理解为资源预获取。一般来说,可以用 Prefetch 来指定在紧接着之后的操作或浏览中需要使用到的资源,让浏览器提前获取。由于仅仅是提前获取资源,因此浏览器不会对资源进行预处理,并且像 CSS 样式表、JavaScript 脚本这样的资源是不会自动执行并应用于当前文档的。其中 as
属性用于指定资源的类型,与 Preload 规范一致,基本涵盖了所有资源类型[2]。
<link rel="prefetch" href="/prefetch.js" as="script">
1.1.2. Prerender
Prerender 比 Prefetch 更进一步,可以粗略地理解不仅会预获取,还会预执行。
The prerender link relation type is used to identify a resource that might be required by the next navigation, and that the user agent SHOULD fetch and execute.
如果你指定 Prerender 一个页面,那么它依赖的其他资源,像 <script>
、<link>
等页面所需资源也可能会被下载与处理。但是预处理会基于当前机器、网络情况的不同而被不同程度地推迟。例如,会根据 CPU、GPU 和内存的使用情况,以及请求操作的幂等性而选择不同的策略或阻止该操作。
<link rel="prerender" href="//sample.com/nextpage.html">
1.1.3. Preload
在遇到需要 Preload 的资源时,浏览器会 立刻 进行预获取,并将结果放在内存中,资源的获取不会影响页面 parse 与 load 事件的触发。直到再次遇到该资源的使用标签时,才会执行。由于我们会将 <script>
标签置于 <body>
底部来保证性能,因此可以考虑在 <head>
标签中适当添加这些资源的 Preload 来加速页面的加载与渲染。
<link rel="preload" href="./nextpage.js" as="script">
到这里大家肯定会好奇,Preload 与 Prefetch 有什么区别呢?它们非常容易混淆,在标准里有这么一段话解释两者区别:
The application can use the preload keyword to initiate early, high-priority, and non-render-blocking fetch of a CSS resource that can then be applied by the application at appropriate time.
与 Prefetch 相比,Preload 会强制浏览器立即获取资源,并且该请求具有较高的优先级(mandatory and high-priority),因此建议对一些当前页面会马上用到资源使用 Preload;相对的,Prefetch 的资源获取则是可选与较低优先级的,其是否获取完全取决于浏览器的决定,适用于预获取将来可能会用到的资源。
如果对 Resource Hints 感兴趣,可以在我之前的文章中进一步了解它们[3]。
1.1.4. webpack 中的使用方式
预加载可以配合 code split 来使用,可以在降低初始加载量的情况下,尽量保证按需加载时的体验。在 webpack 中应用预加载[4]非常简单,只需要在 dynamic import 中添加相应注释,webpack 就会知道你需要对这个 chunk 进行预加载。
// prefetch
import(/* webpackPrefetch: true */ './sub1.js');
// preload
import(/* webpackPreload: true */ './sub2.js')
2
3
4
5
1.2. 基于 JavaScript 的预加载
上面提到了基于 Resource Hints 的预加载技术,它其实像是一种声明式技术:你提出你的预加载需求,浏览器根据自身状态,选择合适的时候预加载。
如果你在不兼容 Resource Hints 的浏览器上进行预加载,或者希望有“更强硬的”预加载控制,你可能会希望使用一些 JavaScript 中的功能来“巧妙”地进行预加载。
例如对于图片,
let img = new Image();
img.src = '/static/img/prefetch.jpg';
2
上面的方法会触发浏览器加载图片,然后等到用户需要浏览时,再将其插入到页面即可。
对于 JavaScript 和 CSS 可以动态添加 <script>
和 <link>
标签,不过要注意它们只有在添加到页面时浏览器才会加载(少数老式浏览器上这块表现会不太一样),由于添加到页面后加载完会执行该资源,所以要避免产生不需要的副作用(否则就不是预加载了)。
如果你希望通过 JavaScript 来进行预加载,可以使用 PreloadJS 这个库,它提供了包括脚本、样式、图片、字体、SVG等各类资源的预加载器。
2. 视频预加载
视频预加载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视频播放的用户体验。在 Fast Playback with Video Preload[5] 中提到了三种视频预加载方式。
preload
属性
2.1. 为视频添加 使用 preload
属性可以让浏览器预加载相应的内容。其取值与作用如下表所示:
值 | 作用 |
---|---|
none | 不载入视频(即不预加载) |
meta | 载入元数据(时长、尺寸、文字轨道) |
auto | 加载整个视频 |
此外,你还可以设置 poster
属性,它规定视频下载时或用户点击播放按钮前播放器上显示的图像。一种推荐的方式是设置 poster
与 preload: meta
,为用户提供一定的播放预览信息的同时避免过多的预加载流量。
2.2. 使用 Preload Link
这一点已经在第一部分提到了,可以使用
<link rel="preload" as="video" href="/static/sample.mp4">
进行资源的预加载。
2.3. 使用 JavaScript 进行自定义的 Buffer 操作
可以通过 HTTP Range
请求头来获取开始的一小段视频数据,然后使用 MediaSource
API 来进行视频媒体数据的暂存与播放。
下面这段示例代码摘自 Fast Playback with Video Preload - Manual buffering,它可以实现视频数据的预加载,更多相关实现可以参见其中内容。
<video id="video" controls></video>
<script>
const mediaSource = new MediaSource();
video.src = URL.createObjectURL(mediaSource);
mediaSource.addEventListener('sourceopen', sourceOpen, { once: true });
function sourceOpen() {
URL.revokeObjectURL(video.src);
const sourceBuffer = mediaSource.addSourceBuffer('video/webm; codecs="vp09.00.10.08"');
// Fetch beginning of the video by setting the Range HTTP request header.
fetch('file.webm', { headers: { range: 'bytes=0-567139' } })
.then(response => response.arrayBuffer())
.then(data => {
sourceBuffer.appendBuffer(data);
sourceBuffer.addEventListener('updateend', updateEnd, { once: true });
});
}
function updateEnd() {
// Video is now ready to play!
var bufferedSeconds = video.buffered.end(0) - video.buffered.start(0);
console.log(bufferedSeconds + ' seconds of video are ready to play!');
// Fetch the next segment of video when user starts playing the video.
video.addEventListener('playing', fetchNextSegment, { once: true });
}
function fetchNextSegment() {
fetch('file.webm', { headers: { range: 'bytes=567140-1196488' } })
.then(response => response.arrayBuffer())
.then(data => {
const sourceBuffer = mediaSource.sourceBuffers[0];
sourceBuffer.appendBuffer(data);
// TODO: Fetch further segment and append it.
});
}
</script>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3. 预加载的策略
预加载一般都会面临一些矛盾:
- 预加载资源过多,可能导致流量消耗过大,占用正常请求的通道;
- 预加载资源过少,可能导致覆盖率太低,对于大部分资源用户无法享受到预加载效果。
设计一个高效的预加载策略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,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些工具。
3.1. quicklink
quicklink 是 GoogleChromeLabs 推出的轻量级库,使用 Resource Hints 进行预加载,对于不支持的浏览器会回退到 XHR 模式。它的策略其实非常直接,核心就是当链接进入到视口后,会对其进行预加载。
当然我们还可以加一些其他策略,例如设定一个 200ms 的停留阈值。总体而言,它的策略还是比较简单的,更像是为前端预加载提供一个思路。如果感兴趣,可以从这篇文章中了解 quicklink 的实现细节[6]。
3.2. Guess.js
Guess.js 则是一个更为完备的工具包。它会结合前端访问与打点的数据进行统计,甚至应用一些机器学习的模型,来提供一个更精细化、更准确的预加载策略。同时,在预加载之外,它还可以帮助实现最优的打包方式、加载路径等。核心就是通过大量的实际用户数据,来帮助前端性能优化做决策与预测。
你可以查看 Guess.js Repo 来进一步了解它,或者阅读这篇介绍文章[7]。
关于预加载的话题就到这了,我们的「前端性能优化之旅」也接近尾声了。最后一站,让我们再回来从整体维度聊聊前端性能优化吧。
参考资料
- Resource Hints (W3C)
- Preload (W3C)
- 使用Resource Hint提升页面加载性能与体验
- <link rel=”prefetch/preload”> in webpack
- Fast Playback with Video Preload
- quicklink:实现原理与给前端的启发
- Introducing Guess.js - a toolkit for enabling data-driven user-experiences on the Web
- Prefetching, preloading, prebrowsing
- Preload: What Is It Good For?
- Faster web navigation with predictive prefetching